詹姆斯在骑士1.0、热火时期、骑士2.0三个时期的巅峰赛季
admin2025-09-03 00:49:10【传承活动展示】
早就想写写上赛季的詹姆斯,但是我一直不确定该以怎样的角度切入去写,关于过去的一个赛季于老詹于骑士多么传奇伟大已经无需赘言。詹姆斯生涯的几个重要节点:2007年一己之力将骑士扛进总决赛,是他彻底迈入超级巨星行列;到2012年的总冠军是吹尽狂沙始到金证明自己的至尊一冠,然后2016年总决赛逆转勇士为克利夫兰夺得首冠是他历经各种涅槃首次为自己赢得“传奇”的资质,而2018年这个赛季,骑士的一路跌宕起伏和他的坚如磐石般稳定,到季后赛淬火炼丹的战至最后一颗子弹,就如外界所说,可以给他尊以“英雄”称号。
这几个时间的节点大概就是关于詹姆斯和他生涯的前三个时期,你不得不提的重要事件,但是这些并不完全是他每个时期的巅峰赛季。从他的高阶数据和赛季的艰苦卓绝性,我选出了他生涯三个时期各自的巅峰赛季。
骑士1.0时期——2008-2009赛季
这个赛季的詹姆斯,比前两年面对马刺和绿军时更成熟、经验更足,比10年再面对绿军时更健康,综合来看,是骑士1.0时最好的詹姆斯。
年仅24岁的詹姆斯带领骑士拿下联盟最好的66胜战绩,以超过90%的得票率第一次获得MVP。常规赛场均37.7分钟贡献28.4分7.6篮板7.3助攻,抢断+盖帽2.8次是生涯第二高,詹姆斯也职业生涯首次入选最佳防守一阵。小莫的加入,詹姆斯身边终于有一位当打之年的全明星级别帮手,他的出场时间也降到自进入联盟新低。
同时这个赛季的骑士也是詹姆斯骑士1.0时期最好的阵容。经过五年摸索,骑士终于解锁了使用詹姆斯正确的方式:詹姆斯突破+射手拉开空间。所以就有:骑士场均出场超过15分钟的球员除过詹姆斯共有9人,其中6人的三分命中率超过38%,全队场均出手三分数20.4次联盟第5,命中率39.9%联盟第2。常规赛骑士队的进攻效率和防守效率均排名联盟前5。
常规赛,詹姆斯主要的高阶数据全部达到生涯峰值:
使用率仅次于韦德的36.1%排名全联盟第2,真实正负值WS、WS/48、效综合效率PER值均为联盟第一,年轻的詹姆斯和骑士在常规赛摧枯拉朽般卷下联盟第一的战绩。但是在东部决赛遇到了霍华德的魔术,和骑士同为一星四射,但是球风正好相克,纵然如此,詹姆斯仍然打出了生涯最惊心动魄的系列赛之一、同时也是骑士1.0时期最巅峰的系列赛(相比于这个系列赛,07东决他的发挥还是稍有起伏)。詹姆斯场均38.5分8.3篮板8助攻,G2膝盖磕伤简单包扎回来就是一记三分压哨绝杀。系列赛骑士虽然输了,同时也遗憾错过了23VS24的戏码,但是詹姆斯略显瘦弱的身材配上无解跳投、面框单挑、空中作业,球风也是略显飘逸,很多人就是那时候开始喜欢詹姆斯。
09年季后赛,詹姆斯的各项高阶数据第一次独领风骚。
PER值37.4、BPM18.2甩开其他球员一条街,也是个人季后赛峰值。PER值是历史上除1988年只打了首轮4场的奥拉朱旺(39.0)外最高的,远远领先第三名;WS/48和BPM均是历史第一名。
那个季后赛,詹姆斯将最喜欢的面框单打、持球挡拆、转换进攻展现的淋漓尽致,投篮命中率也是季后赛新高的51%。这三项方式占了总进攻的60.1%:
不管生涯的哪个阶段,面框单打一直是詹姆斯最喜欢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得分方式。09年季后赛詹姆斯场均单打9.1次,每回合得分0.95,超过了77%的球员。综合效率和产量,在所有的季后赛球员中,仅次于当季的FMVP科比和巅峰的甜瓜。
持球挡拆是詹姆斯喜欢的另一种进攻发起方式。由于自己的跳投时灵时不灵,在面框进攻时中距离威胁不够,詹姆斯经常要叫大Z或者瓦莱乔作为掩护人来攻击篮筐。挡拆后有一半以上选择自己进攻,每百回合可得到1.03分,超过85%的球员。
转换进攻是詹姆斯最具摧毁性的进攻方式。速度、运动能力、意识结合让詹姆斯的转换一骑绝尘,只要跑起来,基本就是扣篮或上罚球线。每次转换可以得到1.49分,综合效率和产量遥遥领先其他人。
那年的霍华德还是联盟唯一可以单换詹姆斯的存在,东决6场,在骑士羸弱的内线一顿天翻地覆,以65%的命中率轻松拿下26分12篮板,将詹姆斯挡在总决赛的大门之外,那是联盟离23vs24最近的一次,但遗憾的是骑士被霍华德完全克制。
热火时期——2012-2013赛季
2010年转会至热火,詹姆斯几乎名誉扫地,尤其在2011年总决赛败给小牛之后,舆论的压力蜂拥而起。接下来的两年,詹姆斯顶住压力,带领热火重新站在联盟之巅。如果说2012年的冠军是自我救赎,那2013年,正值运动黄金年龄的詹姆斯则来到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二个巅峰。
12-13赛季热火已是卫冕冠军,经过前两年的并肩作战,詹韦的配合基本炉火纯青。不过这赛季韦德受困于膝伤,状态已经下滑较多,28岁的詹姆斯一手主导着热火的攻防,带领热火拿到66胜傲视联盟。2、3月份热火取得历史第二的27连胜,期间詹姆斯连续6场得分30+且命中率至少60%前无古人,对阵山猫更是有14投13中的神迹。整赛季下来詹姆斯场均26.8分8篮板7.3助攻,命中率56.5/40.6;赛季结束以99%的第一选票率第二次连庄MVP;同时在最佳防守球员评选中高居第二,毫无悬念入选双一阵阵容。
我们看一下他的进攻方式分布:
五项主要的进攻类型占比达到80%,产量和效率均是顶级水准,尤其是定点跳投的出手堪称“人类精华”。詹姆斯的进攻,是联盟独一档的存在。
他最常用的进攻方式还是面框单打,不过随着他比赛阅历增加,对组织更加随心所欲,单打比重已经下降到最低的25.5%,每回合得1.03分,超过94%的球员,和詹姆斯单挑比重相当的,效率落了一大截;
这个赛季的热火囤积了一批外线防守悍将,有了韦德后场的长传,给詹姆斯大量防守反击的机会。身体正在巅峰的詹姆斯,打起快攻防守人只能目送他肆虐篮筐;每回合得分1.47,遥遥领先转换比例相当的任何人;
收益与投篮的大幅提升,詹姆斯喜欢的另一种进攻方式挡拆持球能给队友创造出大量投篮机会,所以在挡拆回合中自己终结进攻的占比下降不少,但是进攻效率仍然顶级,每回合得到0.96;产量比他高的球员中,只有詹姆斯哈登的0.99分效率比他更高;
最能体现詹姆斯进攻进化的当然是一直并不擅长的背身单打和定点跳投的比重和效率明显上升:
11年争冠失败后,詹姆斯找大梦拜师学艺练出一身背身,从此武器库基本装备完毕;背身每回合得到0.97分,效率已经是顶级水准了;这招后来经常在球队进攻打不开局面的情况下,作为终极武器派上用场;
骑士1.0时期,詹姆斯的跳投很不稳定,准起来能在07年把活塞投死,打起铁来也能把篮筐砸歪;但是经过不断打磨,13年的詹姆斯每次跳投已经能得到1.36分,比99%的球员都要准,韦德持球时,他就以跳投终结进攻,因此俩人的配合也更加默契。
在进攻这样无解的情况下,他的防守也俨然来到生涯最好的状态。那时候詹姆斯的防守类型,很像现在的德雷蒙德-格林,从1到5,无差别防守,在最佳防守球员的评选中,仅次于马克加索尔。
这一年,热火季后赛首轮横扫雄鹿,次轮4-1干净利落干掉公牛,在东部决赛碰上保罗乔治领衔的步行者,双方苦战6场打平后,抢7詹姆斯韦德携手力挽狂澜,这样有惊无险地依然来到巅峰对决。
那是我第一次完整地看詹姆斯的总决赛。所以印象很深刻。
第六场那天考高数,急匆匆做完高数出来打开看时,第四节刚开始,热火已经落后10分,此时帕克抢断查尔莫斯快攻,瞬间感觉要凉凉。不过家有一老如有一宝,阿伦的三分啊~(还有邓肯半场25分,全场30分,老天怎么忍心让他输球)。
这一年,算是很完美,荣誉、数据,该有的一样不落。
骑士2.0时期—2017-2018赛季
骑士2.0时期,最完美是2016年,给骑士的背水一冠,詹姆斯历史地位也基本锁定历史前三。不过个人最巅峰的应该是今年——不光是2.0时期,是整个职业生涯最巅峰的一年。这一年的詹姆斯,阅历、技术、控场能力、关键球、艰辛、故事性,综合到一起,感觉一切都很好,除了球队阵容。
常规赛,33岁的詹姆斯生涯首次全勤,场均27.5分8.6篮板9.1助攻,得分生涯第四,篮板助攻均第一,从关键球和前半程的得分效率来看,他将自己对比赛的掌控力又提升了一个档次,远远甩开其他人一条街。
他的各类进攻方式如下:
不管哪个赛季,概括詹姆斯的进攻,永远都是:持球型打法,高效的代名词,面框进攻、挡拆持球、转换进攻比重很大。这个赛季依旧。
由于欧文的离队,以前詹偶轮番单打变成詹姆斯一人单打,所以他面框单打的比例有所上升,本赛季该方式总得分仅比哈登少,而上赛季排名第5,但是单打效率只比70%的球员高,这是他生涯最差的;不过这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本赛季詹姆斯的好多关键球:10连胜期间对尼克斯、灰熊、国王时詹姆斯连续贡献关键球,因为少了欧文,必须他亲自操刀。
持球挡拆,除了占比很少的空切外,是詹姆斯效率最好的进攻方式。相比上赛季,回合数增加51,得分增加81,总得分是锋线球员最多的,得分比他多的都是其他队核心后卫;
转换进攻,詹姆斯一直是联盟独一档的存在。不过近几个赛季自身运动能力下滑,字母哥、威少、哈登的崛起,詹姆斯才变成第二梯队,但依然是詹姆斯的招牌进攻方式,三旬老汉跑起来,对手望球兴叹。
还有一项:空切。前半程,由于韦德的存在,詹姆斯加强了无球跑动,空切是得分效率基本是联盟最高。但是由于无球时间少,产量低,并不是他的常规武器,但机会出来时,詹姆斯基本是一击必中。
防守上,由于乐福打5,内线高度不够,防守天赋有所欠缺,詹姆斯经常需要去护框和协防,他的防守意识和关键时刻的防守能力依然是顶级的,但受限于体力,他将更多的精力用于进攻端,只能在防守端“偷懒”休息,所以他的防守效率生涯最低。不过数据不能体现全部,关键时刻的钉板大帽依然不输年轻时。
詹姆斯已经9次进入总决赛,本赛季是最艰辛的一年。詹姆斯一个人扛起了印第安纳和波士顿,给骑士拿到了通关文牒。所以,今年季后赛,不是一句“场均34+9+9”就能说尽的,得配上故事。